在武城县美地新居小区,王军建和周国强原本是一对合作了两年多的房东与租客。2022年6月,王军建将自家商铺租给周国强经营,合同签了五年。起初双方合作顺利,但到了2024年底,矛盾开始激化。
那年冬天,王军建发现周国强连续两个月没交租金。他掏出手机翻看聊天记录,微信里还存着12月初发的消息:"陈老板,这个月租金方便转吗?"对方只回了句"最近周转困难,过几天一定结清"。可转眼到了2025年1月,商铺玻璃门上贴着的水电费催缴单都积了三张,周国强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。
更让王军建揪心的是商铺现状。推开卷帘门,原本光洁的地砖裂了好几处,卫生间的防水层鼓着泡,新装的消防烟感器歪歪扭扭挂在墙上。他举着手机边拍视频边叹气:"这些装修才用了两年啊......"视频里还能看到堆在角落的建筑垃圾,显然是周国强最近私自改造留下的。
1月10日,王军建把《解除合同通知书》塞进EMS信封。看着快递员扫描单号时,他想起当初签合同时的约定:拖欠租金超过15天就能解约。这已经是第三次催缴了,按照法律规定,他有权这么做。
那天,春寒料峭。调解人老张翻着厚厚的材料:22.5平方的地砖拆除费、158平方的新铺砖报价单、垒墙的工费明细......单据上密密麻麻列着四万七千多的修复费用。周国强的委托人摸着鼻梁说:"金额我们认,但具体数目还得再核对。"原来周国强把商铺转租给了第三方,自己跑去外地接工程,连面都不肯露。
经过调解人多次调解,近日终于有了结果。周国强需在月底前结清七千九百多元的欠租,另赔付四万四千多元的房屋修复费,若逾期未付,每天要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。看着对方代理人在协议上签字,王军建捏了捏口袋里那张泛黄的租赁合同——上面还留着五年前双方按下的红手印。
如今经过修复的商铺重新招租,王军建每次路过时总会多看一眼崭新的玻璃门。门把手上挂着"吉屋出租"的牌子,春风拂过,牌子轻轻摇晃,仿佛在提醒着每个租客: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。(本文为武城真实事件改编,人物为化名)